一键通话,免费咨询 快速咨询
首页 >您现在的位置: test4exam >> 学历考试 >> 自考报考指南 >> 正文

自考护理学导论填空题

  填空题

  1.1.希波克拉底认为从事医学的人应以(观察)、(诊断)、(记录)等方法探求疾病的原因,然后对症治疗。

  1.2.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主要是从(南丁格尔)时代开始的。

  1.3.护理专业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可划分为(专业性)、(类专业性)、(非专业性)。

  1.4.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为(社区卫生)、(心理卫生)及与预防保健有关的活动。

  1.5.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公众对健康的不断重视,未来的护理专业将从(护理教育)、(护理实践)、(护理管理)、(护理科研)等方面发展。

  1.6.护士的资历包含其(教育程度)、(工作经历)及(专业证书)。

  1.7.目前世界上许多西方国家基本上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资历要求及分类,以美国为例,护理人员分为(操作护士)及(注册护士)两个水平。

  2.1.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是以(公平)、(可近性)、(充能)、(文化的感受性)和(自我决策性)为基本原则的。

  3.1.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之分,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,由低到高分为5分层次,依次为(生理的需要)、(安全的需要)、(爱与归属感的需要)、(尊重的需要)及(自我实现的需要),各层次需要以“金字塔”的形状排列。

  3.2.美国护理学家卡利什将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加以修正和补充,在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之间增加了一层新的需要,即刺激的需要,其包括(性)、(活动)、(探索)、(操纵)和(好奇)。

  3.3.成长与发展包括(生理)、(认知)、(情感)、(精神)、(社会)、(道德)6方面的内容。

  3.4.成长与发展受(遗传)和(环境因素)的影响。

  3.5.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包括(意识的层次)、(人格结构)和(性心理发展阶段)三个要点。

  3.6.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(意识)、(潜意识)和(前意识)三个层次。

  3.7.压力包括(刺激)、(认知评价)及(反应)3个环节。

  3.8.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中,适应反应的过程分为(警告期)、(抵抗期)和(耗竭期)3期。

  4.1.人际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个体或群体在交往过程中的(互动性)、(情感性)、(明确性)、(渐进性)和(复杂性)方面。

  4.2.在现代社会中,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(人际关系紧张)。

  4.3.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是由(社会关系)的复杂性所决定的。

  4.4.晕轮效应又称(光环效应)。

  4.5.心理方位包含两种状态,即(心理差位关系)和(心理等位关系)。

  4.6.人际关系按照心理方位确定方式分为(法定权威型)和(精神权威型)两类。

  4.7.按照心理方位的表现形式将人际关系分为(外显型)心理方位和(内隐型)心理方位。

  4.8.人际关系按照心理方位确定的时间分为(始定型)心理方位和(渐定型)心理方位。

  4.9.情感越密切,心理距离越近,称为(正性心理距离)。

  4.10.一般可以根据人际关系心理距离、行为指标及交往模式,可以将人际关系从(+4~-41)分为9级。

  4.11.情感越疏远,则心理距离也越远,称为(负性心理距离)。

  4.12.个人特质包括个体的(外貌)、(个性品质)、(能力)等。

  4.13.相互性包括(相似性)、(互补性)、(相悦性)三方面。

  4.14.人际交往的目的包括以(情感定向)的人际交往和以(功利定向)的人际交往。

  4.15.双方相互留下的“(第一印象)”决定人际关系是继续发展还是中止。

  4.16.表达人际关系的“A—B—X”模式中,A代表(一个认知的主体),B代表(另一个认知主体),X代表(第三者)。

  4.17.(沟通)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。

  4.18.(人际沟通)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
  4.19.沟通一般分为五类:(自身沟通)、(人际沟通)、(小组沟通)、(公众沟通)以及(大众传播)。

  4.20.人的(社会属性)决定人际交往的必要性。

  4.21.心理学家海因以系统论的传播模式为背景,提出沟通过程由(沟通的触发体)、(信息发送者)、编码、信道、解码、(信息接收者)及(反馈)等基本要素组成。

  4.22.信息由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的媒介物称为信息的(传递途径)。

  4.23.(信息接收者)是信息传播的目标,也是信息的接受及解码者。

  4.24.(礼节性沟通)是沟通的最低层次,属于沟通的初级阶段。

  4.25.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将人际沟通分为(语言性沟通)及(非语言性沟通)。

  4.26.语言沟通可分为(书面语言沟通)及(口头语言沟通)两种。

  4.27。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·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:信息的全部表达=7%的(语言)+38%的(音调)+55%的(表情)。

  4.28.手势有多种复杂的含义,常见的包括(情意手势)、(指示手势)、(象形手势)及(象征手势)四种。

  4.29.(护患沟通)是人际沟通的特殊形式。

  4.30.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(人际关系)的主要内容。

  5.1.(文化)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。

  5.2.文化现象一般包含3个方面:(人们活动的物质财富)、(精神产品)以及(活动方式本身)。

  5.3.(方式文化)是文化现象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。

  5.4.科学包括(自然科学)和(社会科学)。

  5.5.文化模式包括符号、物质特质、艺术、科学、习俗、(家庭社会制度)、(财产占有方式与交易方式)、(政府)、(战争)9个方面。

  5.6.根据文化现象的特点,将文化分为(硬文化)和(软文化)。

  5.7.根据生成区域将文化分为(大陆文化)和(海洋文化)。

  5.8.(心理积淀)是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文化层面。

  5.9.兴奋期又称为(蜜月期)。

  5.10.文化休克的发展过程包括兴奋期、意识期、(转变期)、(接受期)。

  5.11.中国文化自汉末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以(儒学)为主,以(释)、(道)为辅的相对稳定的形态。

  5.12.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则是商周时期就产生的(中和主义)。

  5.13.(礼仪)即礼节与仪式,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。

  5.14.汉族风行的祝寿礼仪,通常以50岁为分界线,50岁前称(贺生),50岁以后为(做寿)。

  5.15.西方礼仪文化中,每个人所经历过的最重要的礼仪包括(诞生礼)、(成年礼)、(婚姻礼)与(丧葬礼)。

  5.16.复活节也称“(耶稣复活瞻礼)”或“(主复活节)”。

  5.17.(圣诞节)是西方传统最隆重的有盛大节日。

  5.18.圣诞节的时间是每年的(12月24日)起,至次年的(1月6日)止。

  5.19.愚人节又叫(万愚节),定于每年(4月1日),主要的礼俗包括举办愚人节宴会即“(鱼宴)”。

  5.20.(多元文化)或(跨文化现象)是跨文化护理产生的理论根源。

  5.21.按照莱宁格的设计,护理关怀作为(亚层次),包括(文化关怀保存)、(文化关怀调适)以及(文化关怀重建)三种关怀行为,是一般关怀和专业关怀间连接的桥梁。

  5.22.莱宁格的“日出模式”中,Ⅰ级有人称其(超系统)。

  5.23.莱宁格的“日出模式”Ⅲ级是(健康系统)层。

  5.24.莱宁格认为,护理关怀是以(服务对象)的健康为目的。

  5.25.莱宁格的“日出模式”第四层揭示了护理关怀的(决策)和(行为)。

  5.26.莱宁格的“日出模式”理论是由多层次的研究复合而成的,这个复合层应用了三种方法,包括(微观法)、(中间法)和(宏观法)。

  6.1.(科学思维)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。

  6.2.思维的(逻辑性)特征,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。

  6.3.(观察)是科学思维中常用的方法。

  6.4.逻辑思维包括(形式逻辑思维)和(辩证逻辑思维)两种形式。

  6.5.(形式逻辑思维(普通逻辑思维))是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。

  6.6.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(高级阶段)。

  6.7.非逻辑思维包括(形象思维)和(直觉思维)。

  6.8.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以(逻辑思维)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和以(非逻辑思维)为主的创造性思维。

  6.9.创造性思维是(发散思维)和(聚合思维)的优化组合。

  6.10.发散思维又称(辐散思维)或(求异思维)。

  6.11.评判性思维的组成包括智力因素、(认知技能因素)和(情感态度因素)。

  6.12.(评判性思维的层次)是影响临床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因素。

  6.13.评判性思维(基础层次)、复杂层次和(尽职层次)。

  6.14.处于(复杂)层次的个体开始走出权威,独立地分析和检验选择方案。

  6.15.评判性思维的专业标准包括(伦理标准)、(评价标准)及(专业职责标准)。

  6.16.目前对护理评判思维能力主要通过(价值观)进行评价。

  6.17.决策过程是基于(量表)的判断,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有(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技能测验),WatsonG1aser评判性思维鉴定表等。

  6.18.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(个体因素)、(环境因素)和(情境因素)。

  6.19.影响临床护理决策的个体因素包括价值观、(知识及经验)、(个性特征)。

  6.20.环境因素可分为(物理环境因素)和(社会环境因素)。

  6.21.发展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包括(实践反思法)、归纳性思维的教育模式教学法、(苏格拉底询问法)和采用促进评判性思维的九个问题。

  6.22.循证护理的实施程序包括三方面内容,即(提出循证护理问题),(发现相关证据),确定证据正确可靠并能解决所提出的循证护理问题。

  6.23.常见的循证护理问题中,一般性的问题包括(涉及服务对象所患疾病的一般性知识问题)和(涉及服务对象疾病的基本问题)。

  6.24.PICO格式中,P即(特定的人群);I即(干预);C即对照组或者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;O为(结局)。

  6.25.常见的循证护理问题包括一般性的问题、特殊的临床护理问题、(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)和(护理实践科研问题)。

  6.26.可靠的证据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(具有普遍意义),(可通过公共途径获得),所依赖的理论依据被同行广泛认同。

  6.27.(荟萃分析)引入护理领域,为系统评价奠定了基础。

  6.28.(实践指南)是以系统评价为依据,经专家讨论后由专业学会制订。

  6.29.概述性循证资源,由专家评估撰写而成,包括(问题性质)、(证据来源)、(评估标准)、(评估结果)。

  6.30.(循证护理)与以(科研)为基础的护理均建立在科研基础上,但两者并不等同。

  7.1.(护理程序)是护理人员安排护理活动的一种系统、科学的工作方法。

  7.2.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(系统的整体观念)。

  7.3.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将系统划分为(自然系统)、(人工系统)。

  7.4.按学科领域将系统划分为(自然系统)、(社会系统)和(思维系统)。

  7.5.按范围将系统划分为(宏观系统)、(微观系统)。

  7.6.按与环境的关系将系统划分为(开放系统)、(封闭系统)。

  7.7.开放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通过(输入)、(输出)和(反馈)来完成。

  7.8.香农被称为是“(信息论之父)”。

  7.9.信息论分为3种不同类型,包括(狭义信息论)、(一般信息论)、(广义信息论)。

  7.10.(护理评估)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。

  7.11.护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(一般资料)、(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)、(健康检查)及(心理社会状况)等。

  7.12.9种人类反应型态包括(交换)、(沟通)、(关系)、(价值)、选择(移动)、感知、(认识)、感觉。

  7.13.根据收集的资料做出(护理诊断)是护理程序的第二步。

  7.14.预期目标或预期结果的陈述方式为(主语+谓语+行为标准+条件状语)。

  8.1.理论以用途而分为(基础理论)及(应用理论);以应用的范围而分为(宏观理论)及(微观理论);依专业性而分为护理理论、生物学理论、医学理论等。

  8.2.按照护理理论的抽象程度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,可将护理理论分为(护理理念)、(护理模式)和(护理理论)。

  9.1.保健教育过程模式主要由(3)个阶段、(7)个基本步骤组成,涉及诸多学科。

  9.2.根据理性行为理论,决定某行为是否发生的最直接的心理因素是有无行为意向,而决定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包括(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)和(主观行为规范)两个方面。

  10.1.悲哀可主要分为两大类,即习俗性悲哀和(预感性悲哀)。

  10.2.每个人在面临悲哀所表现出的行为有所不同,然而这些表现可归纳为情感方面、(生理方面)、(认知方面)和(行为方面)。

  11.1.赫曼提出临终病人在濒死过程中会出现两个主要心理问题,即(孤独无助感)及失落、失控感。

  11.2.1965年,格拉泽与斯博斯提出了临终抛物线学说,该学说揭示了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曲线与(病人所经历的临终过程曲线)一致。线性变化包括急转直下、(平缓拖延)及(波动起伏)。

  11.3.1975年,凯文纳夫提出了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压力及适应学说,他将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归纳为(震惊)、不知所措、情绪反复无常、(内疚罪恶感)、失落与孤独、解脱及(重组生活)7个阶段。

  11.4.对于临终病人而言,首要任务是(如何减轻其痛苦与不适)。

  11.5.提供临终关怀的机构一般有三种运作模式:以(社区)为主的模式;以(医院)为主的咨询模式;以(机构)为主的临终关怀模式。

  11.6.临终关怀目前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(临终关怀)、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和(专门机构居家照料)。

  11.7.若临终病人受压部位出现皮肤红肿瘀血时,采用(红花乙醇)按摩;若出现水疱及压痛时,应抽出泡中液体,用(复方安息香酊)外敷,配合紫外线照射。

  11.8.如临终病人眼睑不能闭合,可涂(金霉素)、红霉素眼膏或覆盖(凡士林纱布)以保护角膜,防止角膜干燥发生溃疡或结膜炎。

  11.9.若病人选择药物止痛,可采用(WHO推荐的三步阶梯疗法)控制疼痛。12.1.法律制裁包括刑事制裁、(民事制裁)、(行政制裁)及违宪制裁。

  12.2.我国现行的医疗事故法规是(2002)年由国务院颁布的《(医疗事故处理条例)》。

  12.3.医疗事故的处理包括医疗事故的报告、(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)、医疗事故的解决、(医疗事故的赔偿与处罚)。

  12.4.医疗过失行为责任依其程度可分为(完全责任)、(主要责任)、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。

  12.5.护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包括(执业考试与执业注册制度)和护理质量标准。

  12.6.各种护理记录的书写应该工整、清晰,在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,应(用双画线划在错字上),不能采用刮、粘、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。

  12.7.护理人员接收病人入院的惟一标准是(病情的需要)。

欢迎报考

苏州迈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苏州市姑苏区阊胥路483号9号楼(工投科技创业园)
苏ICP备15050684号-2